印染废水解决方案

简要说明

印染废水解决方案
印染废水解决方案

印染废水解决方案

 设备外观:土建/一体化

 处理规模:1-5000m³/D

 废水简介:印染废水是指源自纺织印染工业,特别是棉、麻、合成纤维及其混纺产品的染色、印花、整理等生产环节的复杂工业废水体系。此类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如未完全固定的染料、浆料、化学助剂、表面活性剂等)、无机盐、酸碱物质、悬浮固体(包括纤维碎屑、未溶解的浆料颗粒)、以及高色度的特征,其水质因原料种类、生产工艺、染料及助剂的使用而差异显著。印染废水通常呈碱性,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与CODcr(化学需氧量)比值较低,表明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比例较高,同时含有部分生物抑制性物质,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印染废水处理难度大,需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技术的综合集成方案,以实现达标排放或回用。

立即询价

印染废水特效污染物分析

印染废水特效污染物主要包括染料及助剂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以及高色度物质。这些污染物中,有机物如偶氮染料、重金属染料、荧光染料及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等,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重金属离子如铬、镍、铅等,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严重时可导致神经损害、肝肾损害等;高色度物质则主要来源于残留染料,难以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水量大

每印染1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成为废水排出

有机物

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和无机盐等

色度高

印染废水的颜色主要来源于染料,因此其色度通常较高,有的甚至达到200-500倍

水质变化大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如烧碱、氧化剂等,pH值通常偏碱性由于印染工艺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纤维种类的影响,印染废水的水质变化较大

印染废水设备处理工艺

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或截留污染物,利用污染物的密度、粒径及形态差异实现固液分离或吸附去除。具体方法包括:吸附法​(如活性炭、硅聚物)通过多孔物质的表面吸附作用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如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对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63%和93%;沉淀过滤法​(如砂滤、格栅)通过重力沉降或滤网截留悬浮颗粒(如纤维、砂土);气浮法利用微气泡粘附疏水性污染物(如油脂、胶体颗粒)并浮至水面分离,适用于高浊度废水。该方法主要处理印染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部分溶解性有机物及色度。
化学法
化学处理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破坏污染物的结构或改变其存在形态,具体包括混凝、氧化还原、电化学及高级氧化等技术。例如:混凝法​(如投加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通过电荷中和及架桥作用,使废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物凝聚成絮体,经沉淀或气浮去除,对疏水性染料(如直接染料)脱色率可达70%-90%;​氧化法​(如Fenton试剂、臭氧)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降解有机物,破坏染料发色基团,尤其对难降解物质(如PVA)和色度去除效果显著;电化学法利用电极反应直接分解污染物,对酸性染料脱色率超50%。
生物法
生物处理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染物,具体包括好氧、厌氧及水解酸化等过程。好氧处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利用氧气将有机物氧化为CO₂和H₂O,对BOD去除率达80%-90%;厌氧处理(如水解酸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复杂有机物(如偶氮染料),通过微生物酶打断染料分子中的偶氮基等发色基团,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组合工艺(如A/O、水解酸化-好氧)可同步去除氮、磷污染物。该方法主要针对印染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COD、BOD)、色度物质、氨氮、总磷及难降解染料分子​。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通透或物理筛分作用分离污染物。通过不同孔径或电荷特性的膜(如超滤、纳滤、反渗透),在压力驱动下截留特定物质:超滤膜(孔径0.01-0.1μm)可去除悬浮颗粒、胶体及大分子染料(如直接染料),对色度去除率达70%-98%;纳滤膜(截留分子量200-2000Da)通过电荷吸附作用分离溶解性有机物(COD)、盐类及重金属离子(铜、铬),脱盐率超95%;反渗透膜则几乎完全截留离子和小分子污染物,实现高纯度水回用。该方法主要处理印染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染料分子。

合作流程

返回
列表

©2025 - 沃特伊兰粤ICP备2023113346号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